皮三评《大世界》| 这是一部动画电影?

2018-10-27 17:58九艺网 303 0

这是一部动画电影?

这可能是动画电影《大世界》遇到的最尖锐的质疑:

我还记得,2010年,刘健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刺痛我》在UCCA的首次放映,作为对谈嘉宾的我,听到台下就有观众提过这样类似的问题,“你为什么不直接拍一部真人电影?”

《刺痛我》海报

其后的几年时间里,在各种交流活动上,刘健导演可能都面临着类似的质疑:

“为什么你的电影这么现实,没有动画的想象力。”

“这就是配音的插画嘛,这也算动画?”

……

平时寡言的刘健导演,面对这样的问题,总是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他看来,这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动画语言。

但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人们理解,所以,我想写出我的看法,就当是一种思路。

“这是一部动画电影?”

这个质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技术简陋,比起我们常见的那种流畅丰富动画表演的动画片,刘健电影里这些角色动作很少,大部分时间在僵硬的说话。

二是过于现实,没有常见动画片里的架空世界,奇幻想象。

当然,你也可以解释,这些问题有其客观原因,众所周知,刘健是一个人独自完成全片,因此,技术上的“简陋”貌似不可避免。

还有,刘健早年从事过现代艺术的创作,他的出发点,和一般的动画导演有所不同,说难听点,他并不专业。

但这些原因都在幕后,银幕才呈现出最终的结果,你是否独自完成的壮举,最多只是宣发的花絮,对你的履历,观众可以不知道甚至不理会。

《大世界》静帧

在我看来,这质疑反而是个好事情。

因为它挑战甚至冒犯了你对动画的习惯认知,所以才会有质疑甚至嘲笑。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质疑,才是刘健电影的价值,是他创造与开拓实验的结果,或许,这个结果还不是很成熟,但他已经开始在路上。

我想,如果能从动画语言和电影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更具备说服力。

首先,关于技术的“简陋”。

我认为这只是表象,能坚持三年做一部电影的刘健,完全可以再拿出一年来完善相对丰富和流畅的动画表演。

其实这样的“有限动画”并非刘健创举,早期的日本动画,正是在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利用了减少帧数的“有限动画”,通过提高原画和场景质量来弥补,成就了独特的日本动画风格。

刘健只是做的更极端。

很多富有经验的动画人都知道,对于好的动画来说,重要的是“静”,而非“动”。

“动”是过程,“静”——停止的那个时间,则占据观看者视网膜时间最长,并留下最深印象的,“静”才是结果。

我想,动画,就是在动和静之间不停转换着时间的神奇。

所以如何绘制出精彩的停止姿态,往往是原画师最重要的工作。

这也是动画的魅力,现实状态下,人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大到杀人,小到喘息。而动画,则无法去完全照搬自然的丰富性,因此它也只能坚定的选择创造自己的世界,反复提炼,而达到现实无法比拟的隐喻和抽象性。

《大世界》静帧

但是,如果像刘健作品中那样的实验,静的时间越来越长,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这就产生了一种时间上的幻觉,不仅放大了动画的抽象性,甚至极简的感受,全片的节奏也因此变得疏离而奇特,就像你在泥泞的路上努力着,缓慢的试图快速行走,所以我们在观影中产生的感受:导演表达的克制感、与现实世界的间离、甚至冷漠和荒诞感,都和这样的动画表演的“简陋”,即动画的抽象性有关。

当然,也正是由于刘健精彩的动画场景,那种借鉴国画线描的细致和敏感,绘制出某种细腻颓败的“美”,这种绘画感,充满并延长了片中“静”的部分,让这一间离效果显得更加突出,甚至产生了某种浪漫和诗意。

所以,我们能看到他的电影里更多的全景和中景,更多的平视构图,简单的运镜,都是为了强调这种绘画感。

《大世界》中更加讲究的声音与音乐,声音部分的高度现实还原,和动画语言的抽象性,之间的对比,也强化了这样奇妙的感受。

《大世界》宣传曲《我的80年代》

不过我觉得,如果要强调这样的动画语言探索,故事情节的现实和复杂,是否可以变得再简单和抽象些,这样将会更纯粹?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我也期待看到刘健未来的创作走向哪里?

当然,也许这种个人独自创作必须面对的“简陋”,正是促使他思考并且展开创作实验的契机。

其次,关于电影过于现实,没有动画的想象力。

正如电影不仅可以表现梦与杂耍的世界,它同样可以在虚构和现实间找到探索的空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等等,早已做到……

那么,动画电影又为何非要表现架空世界,或者奇幻的想象?它依然可以探索更多的领域,我们的创造,不就是应该抛弃固有的观念,寻找内心的那个世界么?

但这个问题最有趣的就是,这个“现实主义”的标签,也是表象。

我认为刘健的电影不是什么现实主义,至少它表现的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现实”。

记得很久以前,我和刘健导演对这个问题有过私下的讨论。

这也是我们创作观念重叠的部分,我们都希望创作出一种从现实世界生发的,但却平行于这个世界的东西,称之为荒诞性也好,魔幻也好,但它一定是那种有极致表现的方法,去构建一个新的东西。

《大世界》静帧

我曾把自己和二手玫瑰合作的一个动画短片mv,称之为“封建科幻主义”代表作,虽然那不过是个玩笑,但也包含自己选择的方向。

目前我还不能给刘健的作品一个标签来定义,但我知道,刘健采用了一个黑色犯罪片的模型,但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很多尝试。

比如片中很多对话部分,有中国人日常使用的“民间哲学”,这些絮絮叨叨的幽默,一方面是我们普通人关于生存的挣扎和自嘲的写照,另一方面,也是导演一种反抗叙事的抽象方法,你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中国式“昆汀”。

比如片子里有些段落,直接插入了一些现代艺术的实验,具体细节就不剧透了…

再比如,前文分析过的动画表演造成的时间抽象性,以及独特的节奏…

这些实验的结果,可能是很多观众所不能接受的,因为这并非我们记忆中动画应该有的宫崎骏式或皮克斯式的浪漫和幻想…

所以,这些所表现出来的,并非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且我相信,虽然片中有些关于底层和黑暗的东西,但刘健导演也不会满足于某种简单的批判现实,我能看到的,是他企图构建另外一个世界的野心,虽然可能有些笨拙,但能看出努力和方向。

《大世界》静帧

我想,刘健这部电影上映的意义,或许不在于一个人长达三年的勤奋和牺牲的褒奖,也不在于为独立动画在票房上赢得多少尊严….

我希望能引发一次关于动画的有价值的讨论:

作为动画导演,你为什么要做这样或那样的动画?你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动画?

而观众,只需要宽容,去接受一次黑暗中的冒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九艺游戏动画论坛 ( 津ICP备2022000452号-1 )

GMT+8, 2024-3-29 20:39 , Processed in 0.0429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