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354

(转)日本建筑相关资料合集 [复制链接]

九艺网 2017-4-25 08:56:2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日本古代建筑发展浅见[转帖]中国和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领域都有着强烈的相互影响,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日本建筑上发展的历史。因为建筑可以说是艺术的结晶,它是最实用的艺术品,而且又是最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品。 世界上的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文化体系,而东方文化体系下面,又分为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以长江黄河为核心,向外辐射,在包括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都是以中国文化为基调发展出来的。同为东亚建筑圈,共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取中国建筑体系的主要形式,即梁、柱、斗拱等结构体系。要知道中国古建的三大外在特点就是如同鸟翼一样延伸出的屋檐、屋檐下面承重的斗拱、以及高大的台基,这些都可以在日本古建中找到。
     
2、在唐建筑文化影响下,采用律令制度下的建筑生产和组织形式。这一点要讲讲中国古建的营造。它是以事先预置好的构件,通过组合像积木一样拼接而成的。这可是说是极现代化的一种施工手段。因为各个相通的部件可以直接互换使用。像整修zx时,所用的木料就有一部分取自已经拆掉了的北京的城楼的木材。日本的建筑,也是采用如此的方法营建。   
      3、建筑生产的工具一致。
      
4、建筑之精华所在的宗教建筑、都城及宫殿,采取中国传统的形式与布局。
     
5、建筑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在本质上同理同趣,表现出深刻的关联和相通。 对于日本建筑,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即古代、中世和近世。所谓古代,包括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553~1183年)(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这一时期的建筑尚处于低级阶段)。中世纪则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1184~1572年)。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1573~1867年)。而我主要介绍古代。 大约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2世纪),日本经历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来自dl的以水稻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的冲击,是这次变革的主要原因。在建筑学上的表现就是:日本出现了干阑式建筑,这很有可能是中国南方的居民带过去的,因为中国南方的气候与日本比较相似,都属于潮湿多雨。干阑式建筑成为日本建筑的决定性性格,演变为所谓的高床式建筑。南方的居民同时还带去了水稻,日本在接受水稻文明以后,变成为东亚建筑圈中的正式的一员了。而我个人认为,干阑式建筑在日本的出现,是与日本人的信仰和统治相关的。因为当时大多数聚民居住的还是半地穴式的建楼“房子”,而统治者们修建的高大的干阑式建筑,凸出于地面,对臣民在心理上是一种冲击。修筑的神社,也是人们心里不禁产生一种自己很渺小的感觉。这都有助于神权与王权的巩固。就连今天的神社,也还多是采用这一建筑形式,可以说这一次的变革,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在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了中国,经过中国的吸收与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以中国佛教形式向外传播。中国佛教就好像一根纽带,联结了东亚。公元552年,佛教从百济传至日本,日本进入飞鸟时代。这是的传播途径大致是:北朝(也有说认为是南朝的)——高句丽——日本。这一时期的建筑形式比较混杂,因为不仅源头中国此时正在剧烈的动荡之中,中介朝鲜半岛也呈三足鼎立。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即是此时营造的奈良法隆寺。有日本学者指出:“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均以中国文化为祖型,或者说存在着中国为祖父、朝鲜半岛为父、日本列岛为子的传承关系。”所以,此时日本的文化应该大致要比中国晚近50年。 奈良时代(645~780)是日本古典建筑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寺院建筑尤其兴盛发达,其建筑奠定了日本所谓和样建筑体系的基础。在时代及文化关系上,与日本奈良时代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初唐及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可以说是全盘的学习盛唐,“本朝制度,多拟唐家”,就是反映了这一特色。不仅平安京的太极殿在模仿唐大明宫的含元殿,就连平安京与滞后的藤原京,也有深深的长安城的痕迹。须知,一个国都之营建,体现了该国的建筑风格。但是日本对唐文化的接收,实际上也是有保留的。例如,平安京竟然不设城墙,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建筑,出现即是本着防御为主的目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而日本的城,只是领主为了监督属下百姓行为以及作为领主权利的一种象征而已,一般的城只要将参加战争的武士家为起来就够了。在居室建筑上,也不类似中国的四合院,日本庭院的院子,更多的是作为公共空间的一种延续,再往内,才是上了锁的私人空间。 平安时代(九世纪至十二世纪),日本开始开始寻找自己的文化。表现在建筑上,即使从浑厚、宏大的唐风,转向纤细、优美的贵族风格。简而言之,即唐风向和风的演变,或唐代建筑的日本化。 中世建筑主要分为三大样式,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和样建筑、唐样建筑、及天竺样建筑。朴实的和样、优美的唐样和拙壮的天竺样的并行发展,使日本中世建筑异彩纷呈。 日本建筑从奈良时代前期的白凤样式(以药师寺东塔为代表),发展至后期的天平样式(发唐招提寺金堂为代表),已逐渐趋于成熟和定型,并作为日本传统的古典样式,这一样式被称为“和样”,其本质反映的是唐代建筑样式的日本化。 所谓唐样,则是源于中国宋元江浙一带的建筑样式。历史上宋元文化尤其是宋元禅宗文化对日本中世文化的影响极大,随宋元禅宗传人日本的宋元寺院建筑,给日本中世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推动,其样式成为与日本传统样式“和样”相并列的另一大建筑样式。故所谓的“唐样”,日本学者又称之为“禅宗样”。 天竺样,是日本中世纪初期从中国福建沿海一带传入的建筑样式,因这一样式当时用于东大寺大佛殿的再建,故日本学者也将之称为“大佛样”。 中世之后,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代。建筑艺术摆脱了宗教束缚转向人间世俗,产生了华美绚丽的桃山艺术。建筑中心从宗教上向世俗的转变是建筑史上的又一次变革,“真正意义的日本建筑始于桃山时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也日趋于淡。 近世之后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后,中国就更谈不上对日本产生影响。 总体上来看,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在佛教与儒教。而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又离不开建筑的传播,中日文化的交流,也可以在建筑文化的交流上多多少少的体现。这也就是本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 徐苏斌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 2) 中日居住文化 中日传统城市住宅的比较 曹炜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3) 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 张十庆 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辽宁黑子 2017-4-25 08:56:21
禅与古代日本建筑园林禅宗勃兴于唐, 盛于宋, 其间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禅宗最初由日本入宋求法的僧人荣西和道元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2000多年前,伴随着云南地区水稻技术成功传入日本,云南地区特有的干阑式建筑也随之传入日本,称为高床式建筑,成为日本建筑造型原始形态之一。日本的神社建筑造型就是源于干阑式建筑。就佛教建筑而言,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建筑,经过朝鲜传入日本。佛教也因此成为连接东亚各国的一条文化纽带。日本的建筑在早期模仿中国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如飞鸟、奈良时代所建的飞鸟寺和四大天王寺都和中国早期的寺院建筑类似,都是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塔、殿堂等主体建筑,四周以回廊相连,并且左右对称。但是这种中式的传统布局在经过日本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后,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渐渐消失了,到公元13世纪大多数寺院都采用了非对称布局。飞鸟时代的法隆寺,在建初期是仿制中国的对称布局,但在不断的翻修、改建过程中,原有的对称布局慢慢消失,现在的法隆寺已经是依山就势的非对称格局了。这种不对称布局不仅在寺院建筑的规划中使用,也被日本皇家建筑采用。桂离宫中的古书院、中书院、御幸殿、月波楼等多栋建筑主要集中在西侧。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与自然地势浑然一体,人工的痕迹融于自然的地形当中。这已经和源于中国的建筑习惯大异其趣了。中国的宫殿,等级制度森严,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出现不对称布局是不可想象的。而源于中国的日本建筑在这一点上却表现出了极强的民族性和实用性。有的学者认为,桂离宫的布局更像中国的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或颐和园,但是在中国这些皇家园林中,它们的主体建筑依然是严格的轴线对称,只是在园林部分布置的比较自由,建筑的色彩也是华丽富贵,彰显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日本多山多丘陵,这种依山就势的不对称布局适应了日本的自然地形,也和日本人的精神信仰直接相关。除了不对称布局之外,日本建筑还有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简单、纯粹的建筑风格的追求。伊势神宫,是日本神道教最重要的神社,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的建筑材料非常纯粹,以木材和茅草等自然材料为主。木结构,草葺屋顶,屋檐无起翘,室内无天花,自然古朴,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一切违背功能、违背纯粹性原则的装饰。桂离宫内的体量并不高大的竹编御幸门,园内的草葺或树皮葺屋顶,以及素色的格子门窗,抛弃了人工的装饰、设色和多余之物。还有源于中国的牌坊式建筑——鸟居,和中国牌坊的繁琐和华丽也形成了强烈的相比,已经简化到只剩两根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这些都完整地体现了日本建筑追求的纯粹、朴素、简单、调和的自然性格。禅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宋代禅宗五山十刹的建筑风格极为推崇,在日本大规模仿建,一时间宋式禅寺成为日本建筑的时尚。室町时代,五山十刹宫寺兴起,日本上至宫寺,下至林下诸苑,数以千计的禅寺在建筑结构和风格上均模仿宋代式样,被称为“禅宗样”。日本的禅文化与建筑日本的建筑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而日本对禅宗的欢迎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这不单单是因为仰慕当时先进的中国文化使然,还有来自日本内部的自身因素。日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日本的自然条件,日本远离dl,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经常有突发的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即使再美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消逝。这自然助长了日本人的无常感跟宿命感。他们知道再美的事物也只是一瞬的存在,都只是昙花一现。日本人爱樱花,但樱花的的花期只有七天,短暂易落,它的美是一种让人心醉更是心碎的凄凉的美。伤感的日本人,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同时,大量的自然灾害使日本人感到生命的压抑、自身的渺小。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人更加崇拜自然。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正是在这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禅宗美学相逢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有着浓厚的自然本位的思想。禅宗也追求自然,让自然成为悟道的媒介,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禅宗和神道教的融合嫁接使“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见叶渭渠《日本文明》)。“空寂”日语语义为幽闭,孤寂,贫困。这种禅宗影响下产生的空寂的审美倾向,对日本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影响深远,在诗歌领域表现为“余情”,在绘画领域表现为“留白”,在园林艺术领域表现为“空相”,在茶道表现为彻底的“无”。枯山水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深受禅宗影响。入宋、入元的日本禅僧以禅宗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对园林浓缩天地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情感。回国后,在禅寺庭院模仿杭州、苏州名园,陶冶性情,体会“物我一如”的禅境。梦窗疏石著《梦中的问答》中说“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室町时代开始,日本社会上有文化的阶层——朝廷贵族、禅宗僧侣,他们热爱造庭,认为山水庭院有助于参禅。在质朴、空灵、通透的庭院里吟咏禅诗,观赏园景。禅僧们大都擅长园林设计,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枯山水”造景艺术。造园艺术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如京都龙安寺,在无一树一草的庭园内,经过巧妙的构思,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所以龙安寺也称“空庭”,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枯山水中使用的石头,气势浑厚;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好似万重波澜,块石根部,耙成环形,好似惊涛拍岸。如果点缀花木,也是偏爱使用矮株,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典型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观念,所造之境多供人们静观,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它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追求的二维效果。枯山水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这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凝聚。茶庭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精神性的代表。茶室面积通常都比较小,室内设壁龛,其中挂上一幅画、或摆上一枝花以供人眺望。通过这种处理来达到以有限表现无限空间的扩展感。日本茶道以拂去俗尘而体认并表现清净寂静的佛心为第一要义, 特别强调禅茶一如。茶叶虽然在汉末已传入日本,但直到宋代,随着佛教禅宗和禅僧饮茶习尚的传入,饮茶才在日本广泛流行。日本茶道即来源于中国宋代禅宗倡导的和、敬、清、寂的教义,其目的是利用茗茶来修养个人性情和参禅悟道。桃山时代,艺术家干和休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入日本社会,日本的园林也因此多了一种类型——茶庭。茶庭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 追求简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3 【有关园林】禅与古代日本建筑园林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园中有水井一口,供烹茶洗漱之用。一般在茶庭在内、外露地之间,用碎石和白砂铺成一条干枯的小溪,溪上架桥,增加园林气氛。这种由喧嚣入静寂的庭院设计,就像中国宋代兴起的“城市山林”,使人人在朝野不妨心存江湖。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茶室外部造型好像草庵,尺度不大,材料结构都很简朴、原始。茶室内部利用凹间、窗户和天花布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小空间。大量使用自然材料,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这种自然、优雅的中性色,配合阳光从外面射入,使得内外空间表现出简朴、实用、洁净、安详的气氛,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铃木大拙说“日本人最擅长的,是用直觉把握最深的真理,并借表象将此极为现实地表现出来。” 从日本枯山水园和茶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壶中天地”的园林审美倾向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改造成一种以高度典型化、再现自然美为特征的写意庭园。无论是枯山水园还是茶庭,虽然本身并不大,但常常让人感到其空间的无限延伸,或者是一种从小空间向大空间甚至是向无限空间扩展的精神诱导。它们那种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予人们无限遐想的天地。它反映的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思想,不如说是美学的境界。佛教禅宗在日本兴盛,使日本人认为大自然是超脱凡世的,日本庭园也在自然美中融入了浓厚的禅的意趣。禅宗思想对日本庭园的影响是深远广泛、潜移默化的。这种禅的样式已成为经久相传的程式,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虽然来源于中土,但是经过和日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特制的融合与变异,已经成为日本本土土生土长的主导文化,甚至是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思想体系。参考文献:[1].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2].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3].彭修银.《空寂: 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J].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4].刘 毅.《禅宗与日本文化》[J].《日本学刊》.1999(2).[5].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ttg1hVc 2017-4-25 08:56:21
日本传统房屋日本古代建筑的发展,若以佛教建筑传入日本的飞鸟时代算起,亦已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其间的发展和演便充满了生气和特色,其中又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553~1183年)(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 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1184~1572年)。 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1573~1867年)。 若以研究对象的类型来分,有寺院、神社、住宅、都市、城郭和茶室等等。 飞鸟时代(553~44年),是日本建筑真正成体系发展的开始,这一时期的建筑虽然现今已不存在,然所谓飞鸟样式的建筑却有留存,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法隆寺。 关于飞鸟时代建筑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战后寺院遗址的发掘颇盛,通过遗址发掘的考古研究,获得了一批珍贵可靠的实证材料。 平安时代是日本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时期之一,在 8世纪后期至12世纪的四个世纪中,日本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演变时期。简而言之,即唐风向和风的演变,或说唐代建筑的日本化。在内容上,佛教建筑仍为主流。受唐文化的影响,密教与净土教盛行。故日本平安时代建筑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密教与净士教建筑的研究为中心的。 日本的密教有天台宗与真言宗,二宗的大本山比睿山延历寺和高野山金刚峰寺,则自然是密教寺院建筑研究的重点。此外东寺、醍醐寺、室生寺、当麻寺等也都是密教的重要根据地。 奈良时代(645~80)是日本古典建筑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寺院建筑尤其兴盛,其建筑奠定了日本所谓和式建筑体系的基础,并且这一时期的寺院木构建筑拥有相当数量留存至今。著名的代表有东大寺、西大寺、药师寺、元兴寺、兴福寺、大安寺及唐招提寺。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建筑的形式亦不例外,尤其是中世纪的日本建筑。其可分为三大样式,即和式建筑、唐式建筑、及天竺式建筑。而其中所谓的唐式建筑即是源于中国宋元一带的建筑样式。而宋元文化中又以禅宗对日本的中世文化影响最大故唐式建筑又称禅宗式建筑。此时中国文化的传入不但丰富了日本的宗教文化,更使日本的建筑文化迈入一个新纪元。也使日本的各种艺术表现不论是建筑,庭园,传统茶道,甚至是能剧的表现都充斥着高度禅意,创造了一个寂静且充满冥想的空间,使人心更加的清澈,单纯。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传统的日本建筑师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他们以敏锐的感官去探究空间的深层本质,进而转换成建筑空间的元素,以塌塌米、竹、石、纸、木等,简单的构成要素,形塑「空、间、寂」的独特的日本美学。本书从茶室、民家、山庄、旅馆、武士住宅、田舍家等12种典型的日本传统建筑形式,展现日本纯粹与和谐的风格构成 近些年日本建筑开始融入西洋风格,虽然看上去样式是西式 ,但是仍将房间一部分做成和式,保留塌塌米风格。 日本住宅的门厅大有讲究一般建筑物的正式进出口被称为「玄关」。在访问传统民宅时,客人先在稍带庄严感的「玄关」前止步并告知来意,然后拉开拉门,进入被称为「三和土」的平地。家人在面对平地的小房间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后,客人这时才脱去鞋子,走上高一台阶的板地(日语称「式台」),并被带引进入里面的房间。 「玄关」是区隔内部与外部的空间,同时,对于习惯于进门脱鞋的日本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空间。如今,即使是公寓等集合式住宅,也必然有「玄关」,虽然那已是一种简化了的「玄关」。 「玄关」原是佛教用语,指的是禅宗寺庙的入口处,但是,据说这一词又有严格的禅道入门的含义,修行的僧侣们非常注重「玄关」,将其视作为是修道的第一步。到了17世纪左右,武士们开始在宅邸的进门处建造了一个带有「式台」的空间,并将其称为「玄关」。后来,一些富商的住宅中也开始建造「玄关」,渐渐地,「玄关」便普及到了一般民居。 在现代,「玄关」被认为是家居中格调最高的「神圣场所」。作为区分「家内」与「家外」的界地,「玄关」可以说是每个家庭的「脸面」,因此,人们多用花或其它饰物来装点「玄关」。由于这是一个重要的空间,所以,规矩也较多。 例如,在访问他人家庭的时候,须在住宅外面脱去大衣和帽子,整衣后再进入「玄关」;参加葬礼回来,要在身上撒些用以洁身的盐,拂去污秽后再进入「玄关」;脱鞋也讲究礼节和规矩,脱下的鞋要鞋尖对齐并朝向门口,同时,鞋子须摆放在稍微靠近边上,不能放在中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ogxw7kTp 2017-4-25 08:56:21
还有图片资料啊~不粗哦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向 2017-4-25 08:56:21
有下载不少欧洲建筑的图例的希腊式罗马式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洛可可式拜占庭式折中主义式浪漫主义……各种都有点,不过太大了,有需要的话发,我觉得多数策划都不会感兴趣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ong123 2017-4-25 08:56:21
楼主,这些建筑的资料很不错,可以做一个专辑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小黑屋|九艺游戏动画论坛 ( 津ICP备2022000452号-1 )

GMT+8, 2024-4-20 16:20 , Processed in 0.0728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