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258

(转)古代象战评述(转) [复制链接]

九艺网 2017-4-25 08:56:1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古代象战评述 象军是古代很有趣的兵种,从十多年前光荣的《成吉思汗》一代起,各种古代战争游戏中总少不了它的影子。尽管古代战争中象战并非十分普遍,但在游戏中还是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的。 大象作为现代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在更新世(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前)以后,其种类从400余种减少到只剩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自然也只能和这两种象打交道,由于文明地域分布和象的驯化特性等因素,古代可以用于作战的主要是亚洲象。印度次dl和中南半岛是亚洲象最大的产地,这些地方的古代军队里,象军还成为了主要军种之一,有很多大规模使用大象的记录。此外在地中海地区、西亚、中亚、中国等地,也都曾有大象参战的记录,只是规模有限。 象军使用的结果也是耐人寻味的,既有一些成功的战例,又有更多失败的记录。象军的攻击力和防护力固然很强,但大象在战斗中难以驾驭的特性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机动力差也是其重要缺陷。因此总体上看,象军的使用并没有收到其想象中应有的效果。
     一、希腊罗马时代的象战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就开始驯养大象,虽然没有见到那时使用大象作战的记录,但人们如果不把这种体型庞大的巨兽用于军事倒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在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都已有关于象的记载,商周时期可能就把大象用来打仗。如《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等等。在印度,许多史诗和佛学典籍表明,象军更是成为一个重要的军种,这点以后再述。从这些零星的记载中,最早的象战起源和时间已不可知,在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象战应发生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东征时的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的军队里有来自印度的部队及15头大象,这些大象被部署在战线中央、波斯的金苹果长矛手的前面。战斗中由于亚历山大并未攻打波斯军的中央,而从左翼突破后进行卷击而造成波军全线溃退,这些大象没发挥什么作用,活着的都落入了亚历山大之手。 五年后的希达斯皮斯河之战是大量使用战象的经典战例。战前亚历山大曾从友好的键陀罗国王那里得到了30头大象,但希腊人看来只是把它们用来作运输之用了,没用于战场。对方的波鲁斯国王使用了200头左右的大象(实际上大约只有百余头)。遵照狄奥多洛斯和库尔提阿斯的记述,对波鲁斯抗击亚历山大的战斗部署描写如下(阿里安的书里大致相同):“印度国王率领雄壮的队伍向前开进,为保卫他的国家而抵抗来自西方的大胆的侵略者。200只巨象被一只一只地布置在不下1000名步兵之间,大概排成了8列,组成中央战线。波鲁斯王坚信这些特意布署的巨兽会吓倒外国士兵,并使受惊的战马难以驾驭。在象的后面部署着由3万名步兵组成的密集队伍,两翼凸出,步兵纵队在象群中间向前推进。这样,印度军队的阵势与一座城池十分相像,站立的象群有如城池的塔楼,象群中间排列的步兵就像塔楼之间一道道墙一样。战线的两翼有骑兵和战车掩护。骑兵有4000名,战车为300辆。”象兵或在绑在象背上的方箱(如同塔楼)里面,或骑在象的赤背上。战象驮有3名战士,其中2名从侧面发射,另一名从后面发射。还有第四人为驭者,手持刺棒以指引战象沿某一方向前进。看来,波鲁斯王做好了用象兵克制马其顿优势骑兵和方阵的打算。 亚历山大面对印度军队已布置好的阵势,在渡河后迅速调动一队骑兵发起猛攻,逼迫波鲁斯的骑兵紧急改变队形,并且趁着波鲁斯骑兵在改变队形而陷入混乱之机,率领另一队骑兵向他们猛扑。波鲁斯军队的右翼被打乱了。这时,波鲁斯王推进他那构成阵势第一行列的战象,他的败退下来的骑兵于是急急忙忙向他们自己的战象靠拢,好像是要寻找一堵良好的避风墙似的。这时印度象官则驱赶着战象去阻击亚历山大的骑兵。亚历山大于是下令骑兵闪开,让步兵迎战战象。马其顿方阵与印度战象开始了残酷的战斗。亚历山大骑兵把战象四面包围起来,从四面八方向大象和上面的象兵投射出无数的箭和标枪。这时败退的印度骑兵溃下来,与大象混在一起,受投枪和弓箭打击的战象也肆意践踏。而马其顿军多在外围,回旋余地大,可以视情况冲锋、退却和追击,而且标枪兵一直不停地进行投射,因而受大象的伤害较小,而夹杂在象群中间行动的印度步兵,却遭到严重的伤害。最后,战象精疲力竭,无力冲撞,就自动后撤。马其顿骑兵乘机把印度军全线包围起来,马其顿方阵把盾牌连接起来,组成密集队形,紧紧地向他们压过来,印度军遭到惨重损失,只有少数人从马其顿骑兵的空隙中逃了出去。这一战,印度步兵阵亡二万人,骑兵损失三千人,战车全部被毁,幸存的战象全被俘获。波鲁斯的两个儿子、本地区的总督以及其他指挥官也几乎全被打死。而马其顿军队阵亡的骑兵仅三百人,步兵七百人。 希达斯皮斯河会战的最显著特点是象战。战象高大勇猛,如果使用得当,战术得法,会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而波鲁斯象战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消极防御和部署失当造成的。波鲁斯所布阵法,面对机动灵活、积极进攻的西方军队,不但没有发挥出威力,反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大象的威力在马其顿弓箭手、投枪手的打击下丧失了,并使夹杂在象群中间的印度步兵(这也是部署上的失策)和撤退到象群后面的骑兵惨遭践踏,处于自相残杀的境地。从波罗斯的失败,印度人吸取了教训,从此以后,布阵战法一般不再采用,逐渐被机动灵活的战术所取代。 塞琉古曾于公元前305年再次远征印度,但仍没有成功。在与孔雀王朝签订和约中,塞琉古割让了印度河流域的几个省区,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印度王旃陀罗笈多。作为交换,笈多赠与塞琉古战象500头,这些战象在后来的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立竿见影的作用就是前301年迪亚多斯战争中的伊普苏斯战役,塞琉古的480头大象成为他击破安提柯方阵(安提柯方面也有75头战象助阵)的关键武器。这些参战大象中的一部分可能在以后的迪亚多斯战争中被皮洛士得到,并带到了西方,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中出了不少风头。托勒密帝国具有强大的海陆军力量时,始终控制着红海,并据守着现为厄立特里亚海岸上的滩头堡。它在那里的目的之一,就是俘获非洲象,以用这种象同对手塞琉西帝国的印度象进行搏斗。 公元前280年,身为伊庇鲁斯国王的皮洛士率领大军在南意大利登陆,他的军队包括2万名重装兵,2000名射手和3000名骑手,还有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土地上的20只战象。这些战象经过特殊训练,作战时由一个象奴驾驭,象背上站着4个手持长矛的士兵,冲锋时威力很大。在赫拉克列城附近,罗马军团和皮洛士展开的第一次会战中,罗马士兵经受住皮洛士枪兵骑兵的强大冲击,双方七战未决胜负。正当双方人喊马嘶浴血奋战的时候,皮洛士的战象勇猛出击。罗马人的战马被这些巨象吓得四处逃窜,造成罗马军大败,死伤7000多人,被俘2000多人。在第二年的奥斯库伦城会战中,罗马人集结了7万人的军队,并且发明了一种配着炭火的战车,因为他们相信动物是怕火的,而且选择了有利的地形:一片森林做为自己的步兵、骑兵方阵。但皮洛士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罗马人逼到一块平原上。经过数日的激战,罗马士兵在大象脚下死伤惨重。罗马人失去了6000人,还有他们的执政官。皮洛士也损失惨重,损失3500人,本人也受了轻伤,即所谓的“皮洛士的胜利”。公元前275年,罗马人和皮洛士在贝尼温敦城的附近进行最后一次会战。罗马射手向大象射出了密集的火箭,大象疯狂地转身向后跑,践踏着自己的军队,使皮洛士一败涂地,罗马人一举捕获了1000多名俘虏和4只大象。皮洛士带到意大利的战象虽然不多,却也着实让罗马人为之头疼了好几年。 迦太基人也喜欢使用战象,他们的象可能来自于阿比西尼亚一带,迦太基人的骑兵和战象是令人生畏的力量。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人的战象在西西里就给罗马人造成了不少麻烦。到公元前256年冬,勒古鲁斯率领罗马15000名步兵,500名骑兵远征非洲。迦太基人派桑西巴斯率12000名步兵、4000名骑兵和100头头大象组成的军队来阻止他。次年在双方的一次决战中,勒古鲁斯留5000名士兵守营,率其余部队全部出战。桑西巴斯将罗马军诱至地势平缓的地带布下阵势:阵前是一排近百头的战象,在战象的后方稍远的地方是迦太基的市民重装步兵,市民重装兵的左右两翼是雇佣兵的方阵,四千骑兵分列象阵的两侧。勒古鲁斯从没有见过如此多的战象参加战斗,匆忙之间一改罗马军的常规,布下了纵深六个战列的密集阵,500名骑兵分别摆在两翼。这个阵法不仅比一般的三排罗马战阵厚一倍,而且每个战列的中队之间不留间隙,所以整个正面更加狭窄。勒古鲁斯试图用这个密集的血肉城墙阻止战象的冲击。在战斗中,战象上的士兵居高临下用长枪和投枪刺向罗马士兵,使他们的盾牌无从防范,同时在巨大的象足的践踏下,罗马士兵纷纷倒下。迦太基人的两翼优势骑兵很快击败了罗马骑兵,绕到后面形成了合围。这一战罗马人遭到惨败,大部分士兵被踩死或被骑兵杀死,勒古鲁斯和5000将士被俘,只有左翼的不到2000人得以突围。迦太基人损失轻微,大约千余人。这次远征罗马残存的7000人还在归途中随舰队沉没于帕基那斯海角的风暴中(这场风暴里,百分之十五的罗马应征人口玩了完),可谓血本无归。 公元前250年,拥有战象的迦太基人在哈斯德鲁巴尔的指挥下前来攻打西西里岛上的帕诺姆斯,罗马执政官凯西留斯固守城前的战壕不出。大象冲击罗马人的阵地,被箭和投枪所打击,受惊后退,冲乱了迦太基的军队。罗马人乘机出击,从侧翼突破,一举打垮了迦太基人,并俘获了60头的大象。哈斯德鲁巴尔被招回处死。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在他那著名的近00公里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中,出发时的37头战象最后只剩下了1头,没有在意大利发挥作用。公元前207年,他的兄弟哈斯德鲁巴尔率援军再次翻越阿尔卑斯山,在米陶拉斯受到尼罗和李维亚斯两个执政官的截击。战斗中,迦太基人的15头战象曾一度冲破了罗马人的第一线阵列,但终于失败。罗马人训练了一批象奴,带有长刀和木槌,专门负责杀象。这次战役,迦太基人(包括哈斯德鲁巴尔在内)战死一万余人,罗马人阵亡两千余。 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率军再次远征非洲。迦太基人由另一个哈斯德鲁巴尔组织了一支2万步兵、6千骑兵和140头战象的军队在等待他。西庇阿通过一次漂亮的偷袭击溃了他,俘获了6头象。两年后的扎马会战中,汉尼拔把他的80头战象置于前列,中央的步兵和两翼的骑兵均在象列后面。为了同迦太基的战象斗争,西庇阿指定了专门投掷手。战斗由迦太基人发起,把战象投入冲击。但由于罗马军队投掷手机智行动,并用喇叭和号角发出强烈的喧嚣声,致使迦太基左翼的战象调头回走,在步兵和骑兵队伍中造成混乱;中央的战象则被罗马轻装步兵吸引,通过西庇阿经心设好的疏松步兵甬道,到了罗马军的后方,失去了作用。这次战役以罗马zx胜而告终。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的和约的第一条就规定:迦太基交出所有的战象和战船(保留10艘)。可见罗马人对迦太基战象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二、古代印度的象军和象战 在古印度的列国时代,象兵成为一个正式兵种。《摩诃婆罗多》(形成于公元前5或前4世纪)和《罗摩衍那》(约公元前4或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末形成)这两部史诗都是研究列国时代军事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从里面可以得知,古印度的列国时代的军队已从吠陀时代的两个兵种(车、步)发展到步、车、骑、象四个兵种。至于列国时代军队的编制,史料记载不尽相同。据《摩诃波罗多-初篇》记载为四个兵种混编的三三制,其最小单位“波特提”相当于今日之班,由一象、一车、三马、五兵组成;3个波特提组成1个塞那穆克,3个塞那穆克组成1个怙勒摩,3个怙勒摩组成1个哥纳,3个哥纳组成1个瓦希尼,3个瓦希尼组成1个普利特那,3个普利特那组成1个杰穆,3个杰穆组成1个阿尼吉尼,3个阿尼吉尼组成1个阿克绍希尼。阿克绍希尼是其最大单位,相当于现代一个军团,其兵员总数为6561头战象,6561辆战车,1683名骑兵,32805名步兵。同一史诗的《备战篇》与《和平篇》记载的编制不但与此不同,而且它们之间也相差甚远,如《备战篇》所载编制为:500辆战车与500头战象组成1个塞那,10个塞那组成1个普利特那,10个普利特那组成1个瓦希尼,瓦希尼兵员为战车5万辆,战象5万头。编制上为何存在着这些差异,目前尚难解释清楚,很可能是各国的编制不同。这四种兵种是古代印度传统的兵种,甚至在公元7世纪的《大唐西域记》中,仍讲“凡有四兵,步、马、车、象”,孔雀时代虽增加了水军、辎重两个兵种,成了六兵种,但并非是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笈多帝国以后,车兵逐渐废而不用,只保留了步、骑、象三个兵种。 到公元前4世纪,恒河流域基本被摩揭陀统一。当亚历山大打败波鲁斯王时,据普鲁塔克的记载,摩揭陀难陀王朝的国王拥有一支20万步兵、8万骑兵、8000辆战车和6000头战象的大军(另外有人的记载为20万步兵、3万骑兵、2000辆战车和3000头战象)。这样强大的势力也是马其顿士兵不愿再往东行的原因之一。待月护王旃陀罗笈多推翻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后,据普鲁塔克的记载,他的大军是步兵60万,骑兵3万,战象000,此外还有战车。月护王大体统一印度后,成立了六个部以管理六个兵种,其中第六部专管象兵。塞琉古对印度的远征也没有占到上风,被迫割让了印度西北的几个省份,并得到了月护王500头战象的礼物作为回报,前已略述。 正因如此,在印度发生的战事中,少不了大象和象兵的影子。7世纪初戒日王攻打萨桑卡时,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遂总率国兵,讲习战士。象军五千、马军二万、步军五万,自西徂东,征伐不臣。”同书还记载,戒日王的中央禁军包括“象军六万,马军十万。步军五万。”1018年伽色尼的马茂德苏丹洗劫曲女城,将掳掠来的财富用350头大象和1000头骆驼运回伽色尼。德里苏丹国时期对南印度和西北诸小国的远征,每次的战利品中,大象的数目动辄数百头。1361年,菲鲁兹苏丹远征信德的战争中,其部队中就包括战象480头。等等。 在印度周边国家的战事里,也有不少大象参战的记录,估计这些战象的来源都是印度。如520年到过印度的埃及人曾在旅行记中写道:“厌哒国王经常率领大批骑兵和象军出征各地。”637年的卡迪西亚会战,波斯军队就使用了象军,他们在大象身上装有坚木箱子,穆斯林如果射击,敌军就会躲入箱子,而大象的皮又无法射透。所以一开始穆斯林方面伤亡损失相当惨重,战斗打得非常艰难,迫使赛义德改变战术,派小股力量从侧翼x扰敌军,避开正面交锋。后来由于天气站在了真主一边,才使得穆斯林们侥幸取胜。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围攻重镇撒马尔罕,守军中在蒙古军攻城时突然放出20头战象逆袭,造成局面的一时混乱,后来蒙古军使用投石机和弓弩射杀,才使大象败下阵去。画家赵开雷先生的《蒙军西征象战图》反映的就是这一景象。 帖木儿入侵印度和莫卧儿王朝建立前后,也有几次著名的象战。138年12月帖木儿进军德里,德里苏丹马茂德率1万骑兵、4万步兵和120头战象迎战。帖木儿首战不利,在军营周围挖掘战壕,并用大量水牛固定系在一起,形成障碍物,限制印度人战象的作用。12月17日的会战中,帖木儿以骆驼上系干草,点着后向印度象群冲击,象性畏火,四散而逃,还冲跨了印军的阵形。帖木儿乘胜占领德里,虏获战利品无数,并屠杀了十万印度教战俘。帖木儿从印度带走了一些战象,其中在1402年的安卡拉会战中,帖木儿将32头战象部署在中央,给巴耶济德精锐的加尼沙里军团以沉重打击。 1526年4月,巴布尔率2.5万人(或说1.2万人)进攻德里,德里洛迪王朝苏丹易卜拉欣统率10万大军及1000头战象迎战于帕尼帕特,即第一次帕尼伯特战役。巴布尔采取骑兵协同炮队作战及两翼包抄敌军后方的战术,全歼洛迪朝军队,取得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的胜利。易卜拉欣苏丹与瓜廖尔的拉其普特王公比克拉马奇德一同阵亡。巴布尔派遣长子胡马雍率军占领亚格拉和德里,4月27日在德里大清真寺的礼拜堂仪式上巴布尔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结束了德里苏丹国家在印度的统治。次年3月,巴布尔又用同样的战术在坎奴战役中打败了拉其普特120名王公们的包括500头战象的8万联军,巩固了莫卧儿王朝的统治。 巴布尔死后,苏尔王朝兴起,与莫卧儿展开争夺,一度将莫卧儿赶出印度,苏尔汗最强盛时曾拥有15万骑兵、2.5万步兵、300头大象和大炮,其死后事业衰落,莫卧儿人卷土重来。1566年阿克巴初即位时,前苏尔王朝贵族阿迪尔沙的干练的统帅喜穆率军3万、象军1500头大败莫卧儿军,攻占阿格拉和德里。阿克巴和宰相培拉姆汗率领骑兵2万向德里进军。这年11月5日展开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喜穆依靠优势兵力和象军取得了最初的胜利。莫卧儿军用迂回战术攻敌两翼,同时利用中锋向前推进使敌阵混乱,并充分发挥炮火和弓箭手的威力攻击敌军战象,获得重大战果,击毙喜穆的两员大将。喜穆为扭转不利战局而发动攻击,但眼睛中箭深入脑部,立即昏倒在地。阿富汗军因失主帅而惊慌溃逃,莫卧儿军发动总攻取得了最后胜利,喜穆被俘之后处死。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具有重大意义,它结束了莫卧儿人与阿富汗人之间的长期斗争,标志着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权的确立,并开始了领土扩张。阿克巴统一印度后,其中央的禁军有15万人,包括4.5万人的骑兵和5000头战象。据说阿克巴皇帝在攻占希托安要塞的战斗中,一次就出动了300头大象参战。 17世纪时,南方的马拉塔人兴起,使得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和瓦解。马拉塔人最强大的国王希瓦吉拥有一支包括1260头战象的军队。1760年,马拉塔诸邦联盟派出了一支35万人的大军,包括400头象和许多大炮,北上与阿富汗杜兰尼的阿赫迈德沙争夺北印度的控制权。阿赫迈德沙的阿富汗军在军纪和作战方法、骑兵优势、火炮威力等方面都胜过马拉塔军,本人又擅长军事指挥才能和外交手腕。结果以马拉塔失败,伤亡10余万人而收场,这就是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最后阿富汗人也因损失较大而没有站住脚,马克思的一段话比较有趣:“大莫卧儿人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zx,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zx,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zx;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近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随着印度各地被英国渐次征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象兵作为一个兵种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用大象打仗的个别事件一直持续到较晚的时间。
      三、中国及中南半岛上的象战 如前所述,中国在商周时期可能使用了大象作战,或许会成为象战最早的国家。传说春秋吴国伐楚,楚曾出动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见记载。南朝和隋和林邑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迈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另一次是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井,复以弓弩射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70年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中国云南等地民族多有使象者,《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唐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欢迎唐使袁滋,就是“先饰象12头引前”,次才为马队、乐队;据傣文《泐史》载: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时,“有白象九千条”,可见象之多。明朝对云南的几次用兵,都有和土蛮战象作战的记载。如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并以击毙之象“烹以享士”,犒劳三军。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 中南半岛上使用象军较多的国家除了占城(林邑)外,还有柬、老、缅、泰等国,而这些国家由于条件限制,乘马骑兵无法发展或者较弱,所以象军自然就是主要的乘骑军。史载公元二世纪时,扶南王混盘况就“教习乘象”,并吞诸邑。南掌王桑森泰(14-15世纪时在位)时,有军队70万人(看到这个数目千万不要吃惊,古代东南亚各国的军队数目往往是夸大十倍左右的,只要缩水为十分之一就行了。)。真腊与占城、占城与越南、真腊与暹罗之间的战争中,战象往往是一个有力的武器。 缅甸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象战发生在1277年(元至正十四年),元将纳速剌丁率骑兵1.2万征缅,缅王那罗梯诃波帝集结战象二千头(另说八百头)、步骑六万迎战。缅人战象身披重甲,背负战楼,战楼内有12-16人。战楼外挂大竹筒置放短茅,便象兵击刺。元军战马见战象而奔走,缅军来逐,元军乃下马,引弓射象,使敌象伤亡过半,诸象逃散,楼甲俱毁。元军乘势进击,缅军败走。元军杀掳甚众,并捕获大象200余头。此战后,那罗梯诃波帝出奔被弑,造成蒲甘王朝的瓦解。 16世纪的暹缅战争中,有几次大规模使用象军的大战。最初缅甸强大,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弱小。初时暹罗捕获了七头白象(象一般是黑色的,一旦发现或捕获白象,就是十分罕见的事,古时,泰国人以此作为祥瑞之兆。),国中大悦,暹王摩诃-查克腊帕特王被上尊号为“白象王”,扬名一时。缅王莽应龙闻讯后派人索取白象,暹王自然不与,反而回信让缅王多多“修德”,国中自然会出现祥瑞的白象,云云。结果1561年,莽应龙统兵0万(需要缩水的数字,同上)来伐,暹罗失败,最后以王子入质、多加入贡,并贡献四头白象而收场,是为“白象战争”。七年后,莽应龙卷土再来,这一次攻陷了首都阿瑜陀耶,干脆灭了暹罗,扶立傀儡。十五年后,暹罗王子纳黎萱发动复国战争,自立为王。152年素攀府会战,纳黎萱与缅军主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进行了骑象的单挑格斗,缅甸王储砍破暹王帽盔,暹王击中了缅王储的右肩,结果缅甸王储当即死于象颈。此役暹罗大胜,俘获的缅军大象就有800余头。暹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势拍,也一举成名,受到暹罗人的顶礼膜拜,还有名垂青史的殊荣。
     四、象兵战术简析 综观古代各地的象战,大致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看法: 1、象兵使用的地理环境平坦地形为好,险阻崎岖之地(如邓子龙滇西之战)或者攻城拔壕(如帕诺姆斯之战)均不适宜。 2、与步、骑兵不同,象兵并非是能够独立作战的兵种,对其他兵种的配合依赖性很大。失去其他兵种(步、弓、骑等)掩护的象兵往往会成为敌方远射兵器的活靶子。 3、由于大象的机动性不高,但有强大的攻击力和较好的防护力,一般作战中主要用于正面的推进作战,因此进行合理的部署非常重要。但有时使用战象进行突然性的反击和逆袭(如伊普苏斯战役、撒马尔罕战役等),震撼力很大,也能收到很好的收获。 4、对付象兵的主要手段还是远射性的兵器,如箭弩、投枪、飞石以及后期的火炮、火枪等,避免近距接触。火攻等方法也很有效。大象在战斗中通常不耐雨点般打击,难以驾驭,性情发作起来,对自方造成的损害反而会远大于对敌人的伤害,这是个致命的弱点。驭者和象背上的兵士往往会成为敌方集中攻击的靶子,所以一般他们或着铠甲,或有象背上的塔楼作为防护,等等。 5、由于象兵一般只用于正面突击,两翼的薄弱环节往往是对方的突破口。因此许多在象战中的获胜者无不是采用两翼优势骑兵的突破,进而合围的战术。如希达斯皮斯河之战,亚历山大的6000骑兵对波鲁斯的4000;桑西巴斯击败勒古鲁斯之役,迦太基人的4000骑兵对罗马的500;扎马之战,罗马的6000对迦太基人的2000,等等。象帖木儿、巴布尔、阿克巴等人都是善用两翼包抄的高手。从这个意义上看,骑兵以其机动性和冲击力,在实战中的作用要远高于象兵。印度的象军固然发达,古希腊人也曾认为“在作战技术上,印度人远较亚洲其他民族优越。”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马的质量不高,也没有很好的重视,故而影响了整体的战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朗普大女婿 2017-4-25 08:56:19
图不发了,做策划的对这些有兴趣的果然无限趋向于0,没见几个人回复,也没什么人点播什么。以后转转新闻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云祥云 2017-4-25 08:56:19
2c75491cc915ff7138ef6abef248157b.gif
我老看你的这个 很好啊!支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辽宁黑子 2017-4-25 08:56:19
做策划的人 博古通斤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大脑的思维容量不是一般人的。有点像是导演,做概念设计的人是最需要这样资料的,有图资料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小黑屋|九艺游戏动画论坛 ( 津ICP备2022000452号-1 )

GMT+8, 2024-3-29 21:15 , Processed in 0.1320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Discuz Team.